• <big id="uiarp"></big><p id="uiarp"></p>

    <track id="uiarp"><ruby id="uiarp"><menu id="uiarp"></menu></ruby></track>

  • 當前位置:首頁 > 文學天地 > 其他 > 正文

    舒德騎:永遠閃亮的勛章

    來  源:重慶作家網    作  者:解放軍報    日  期:2024年4月19日     

    他是赫赫有名、威震敵膽的反坦克英雄,他的英名和黃繼光、邱少云、楊根思等并列于《志愿軍英雄傳》。同樣令人肅然起敬的是,他在成為英雄后幾十年中的無悔付出與清正作風。他的名字叫譚炳云。


    為了解志愿軍戰士譚炳云的生平事跡,我回到故鄉江津。這一天,我來到臨峰山陵園,譚炳云老英雄墓前的臺階上,已有人擺上了鮮花;茵茵草地上,立著一塊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為英雄鐫刻的石碑,碑文結尾處寫道:“他生命不息,工作不止,戰功赫赫,卻淡泊名利,保持著勤勞樸實的品質,走完了不平凡的人生旅程!


    譚炳云出生在江津一個農民家庭。1949年1月,他參加了革命。在解放上海的戰斗中,他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,跳進河里為突擊隊推船架橋,在激流中頑強戰斗,榮立三等功。1950年11月,譚炳云隨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。作為班長的他,在風雪中帶領戰友晝夜行軍,全班戰士無一傷亡、無一掉隊,他再次榮立三等功。新興里一戰,由于他作戰勇敢,不怕犧牲,受傷不下火線,勇猛追擊敵人,殊死堅守陣地,再次立功。


    1951年5月,在沒有塹壕依托、沒有火炮支援的情況下,譚炳云與戰友頑強阻擊,將敵軍裝甲部隊堵在390高地下,為我軍安全轉移爭取了時間。


    1953年冬,譚炳云經組織批準,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探親。他悄無聲息地走進江津白沙鎮一間小平房里,這里有他年邁的父母和兩個弟弟。兩天之后,當反坦克英雄譚炳云回到家鄉的消息傳開后,整個縣城都沸騰起來?h里專門在廣場上為他召開了慶功大會,縣長親手給他戴上了大紅花。


    1955年春,譚炳云帶著一張“三等甲級殘疾軍人”證書,轉業回到家鄉;剜l后,他擔任過縣公安局副股長、縣民政局科長。5年后,他主動申請到一個偏僻的小廠工作。他誠懇地對縣委領導說:“我文化水平低,又有殘疾在身,工作起來有時力不從心,還是讓我干點力所能及的事吧!


    來到這家耐火材料廠后,他從來沒把自己當領導。當耐火磚出窯時,他與工人們一樣,光著背干活,身上全是煙灰。磚燒好了,要運到幾十里外的火車站去,全靠板車人力拉,路上要走四五個小時,還要爬一座高山。往往是上午裝車,摸黑才能回來。不管是風里雨里,譚炳云再累再困,都咬牙堅持拉車送磚。


    譚炳云頭部有彈片,腰部也受過傷,落下了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。站久了,腰痛;坐久了,腰也痛;連睡久了,腰還是痛。沒有辦法,他只好穿上“鋼背心”來固定腰部。由于長年的高強度勞動,他有時腰痛得如針扎火灼、冷汗淋漓,可他從來都是咬著牙一聲不吭!斑@點傷算什么,哪能跟戰場上比呀!泵慨敼と藗儎褡杷麜r,他總是若無其事地對他們這樣說。


    有一年夏天,譚炳云和兩個工人又拉磚去車站。烈日炙烤著大地,譚炳云氣喘吁吁地拉著車,汗如雨下。在車拉上高坡后,兩個拉邊繩的工人猛地發現譚炳云腰部滲出血水,染紅了他的汗衫。原來,他身上的“鋼背心”早已磨破了皮膚,血水混合著汗水,從身上滲出來。


    在耐火材料廠工作的一年多里,譚炳云不知和工人們一起從窯里搬過多少滾燙的磚;拉著板車,不知在崎嶇的山道上掙扎著爬過多少個來回。那一年,這個廠出人意料地扭轉了虧損,還盈利3萬多元。


    譚炳云常說:“我只是一個貧苦農民的兒子,沒有黨,不會有我的今天,我個人其實是微不足道的。想起戰場上那些犧牲的戰友,我為黨和人民不是做得太多,而是做得太少了!”


    1967年,縣里決定在郊外的猴子山腳修建火葬場,譚炳云立即主動要求承擔建場任務。兩年時間里,他和工人們一鍋吃紅苕飯,一起住牛毛氈棚,一起掄鋼釬、打炮眼。他不以功臣自居,也不顧自己是個傷殘老兵,干起活來儼然就是工地上的一個老工人。后來,大家實在看不下去了,勸告他說:“老英雄,您年紀大了,別跟我們一樣干了,您指揮我們干就行了!泵棵柯牭竭@樣的善意勸告,譚炳云總是笑著說:“你們這些年輕人別小瞧我,我當年挖戰壕時,可是一把好手!


    1971年,火葬場建成后,沒有人敢為死者整容、穿衣,更不用說搬進爐膛焚燒、收集骨灰裝殮了。譚炳云主動拉著板車去醫院接運尸體、為死者穿衣整容,并給工人示范操作將尸體搬進爐膛。


    譚炳云的侄子譚懷林至今記得伯父的教導:“當兵就是要吃苦,就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鍛煉!碑敱嗄旰,譚懷林退伍回鄉。譚炳云只要托個關系,就能把侄子送進更好的單位,可他對管安置的干部說,我的親屬不能搞特殊。


    無論職務、工作環境如何變化,譚炳云始終堅守著一個原則:一切服從黨的利益和組織的需要。1983年春,他給縣委組織部寫信:“我今年已經59歲了,自參加革命工作到現在,雖然已經30多年,但因自己文化水平低,沒有為黨和人民作出多大貢獻和成績,感到很慚愧。我頭部受過傷,工作起來感到困難,這樣在工作崗位上起不到應有的作用,特向組織上提出提前離休的申請……”這封信讓組織部的同志們讀得眼睛發潮。


    在硝煙彌漫的戰場立下戰功的譚炳云,回到地方工作后依舊保持著淡泊名利、勤勞樸實的品質。他的高尚品質如同那些在戰場上立功榮獲的勛章,永遠閃亮,映照出共產黨員的精神光輝。


    (原文刊發于《解放軍報》2024年4月17日第12版)

    作者簡介


    舒德騎,筆名予也,重慶江津人,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、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。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寫作,先后在《人民日報》《解放軍報》《十月》《昆侖》等發表作品400余萬字。出版有長篇歷史小說《聯圣鐘云舫》《云嶺山中》,長篇報告文學《驚濤拍岸》《鷹擊長空》《蘇聯飛虎隊》,紀實文學集《一路走來》《滄海橫流》等15部作品,獲中宣部重點主題出版物、解放軍昆侖軍事文學獎、全國工業文學作品大賽獎等20余項。其中多部作品獲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收藏。

    亚洲中文娱乐网22vvvv,国产综合亚洲区第一页,中文字幕 第一页 麻豆
  • <big id="uiarp"></big><p id="uiarp"></p>

    <track id="uiarp"><ruby id="uiarp"><menu id="uiarp"></menu></ruby></track>